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转轮除湿机属于空调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控温除湿的典型代表。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转轮除湿机需求猛增,转轮除湿机企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被消费者认知。
但是,现有的应用于转轮除湿机或空调的加热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转轮除湿机和空调箱的加热方式大多数采用电加热管方式,电加热管并排分布,加热方式比较粗暴且效率低,这种方式的加热转换率低,最多只有70%,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其能解决加热转换率低及能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风箱箱体、分布于风箱箱体两侧的侧部贴合板及若干个首尾衔接的电热结构,所述风箱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箱箱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电热结构的侧部安装孔;所述电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左侧电热板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右侧电热板,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呈90°-150°,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呈起伏状;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安装于所述侧部安装孔,所述侧部贴合板遮盖于所述侧部安装孔上并固定于所述风箱箱体;空气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经过所述电热结构中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的往复加热后,沿所述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呈90°,所述电热结构呈w型分布,所述左侧电热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电热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呈120°,所述电热结构呈w型分布,所述左侧电热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电热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贴合板垂直于所述左侧电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还包括内部护板结构,所述内部护板结构包括若干个安装板,若干个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风箱箱体内侧,若干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波浪通道。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左侧电热板之间距离5-10cm。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右侧电热板之间距离5-10cm。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为采用交流或直流供电的节能型电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安装孔呈长条状,每一所述侧部安装孔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宽度大于所述侧部安装孔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结构呈t型分布。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侧部贴合板遮盖于所述侧部安装孔上并固定于所述风箱箱体;空气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经过所述电热结构中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的往复加热后,沿所述出风口流出。通过设置交叉分布的所述左侧电热板与所述右侧电热板以提高整个电热结构的加热效率,保障空气与电热结构的充分接触,加热效率高,进而降低加热能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的又一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的再一立体图。
图中:10、风箱箱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侧部安装孔;20、内部护板结构;21、安装板;22、波浪通道;30、侧部贴合板;60、电热结构;61、左侧电热板;62、右侧电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5,一种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风箱箱体10、分布于风箱箱体10两侧的侧部贴合板30及若干个首尾衔接的电热结构60,所述风箱箱体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风箱箱体10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电热结构60的侧部安装孔13;所述电热结构60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左侧电热板61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右侧电热板62,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呈90°-150°,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呈起伏状;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安装于所述侧部安装孔13,所述侧部贴合板30遮盖于所述侧部安装孔13上并固定于所述风箱箱体10;空气沿所述进风口11向所述出风口12流动,经过所述电热结构60中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的往复加热后,沿所述出风口12流出。通过设置交叉分布的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以提高整个电热结构60的加热效率,保障空气与电热结构60的充分接触,加热效率高,进而降低加热能耗。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热效率比普通电加热管高,热转换率达到90%以上,且加热无死角可以保障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呈90°,所述电热结构60呈w型分布,所述左侧电热板61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电热板62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呈120°,所述电热结构60呈w型分布,所述左侧电热板61的高度低于所述右侧电热板62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侧部贴合板30垂直于所述左侧电热板61。
优选的,所述转轮除湿机节能加热装置还包括内部护板结构20,所述内部护板结构20包括若干个安装板21,若干个所述安装板21固定于所述风箱箱体10内侧,若干个所述安装板21之间形成波浪通道22。所述内部护板结构20具有风流导向作用,所述内部护板结构20呈波浪状,所述内部护板结构20与所述左侧电热板61及所述右侧电热板62相匹配。
优选的,相邻所述左侧电热板61之间距离5-10cm。相邻所述右侧电热板62之间距离5-10cm。具体的,相邻所述左侧电热板61之间的距离或相邻所述右侧电热板6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人为设置和调节。
具体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结构60呈t型分布。亦可保障流动气体的充分接触。
优选的,所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为采用交流或直流供电的节能型电热板。具体的,述左侧电热板61与所述右侧电热板62为微晶玻璃节能电热板。发热原理如下:将一种特殊材料施工到电绝缘基材上,形成一层1-20微米具有一定导电率的薄膜层。该薄膜层在通电直流或交流情况下,可立刻激发原子间的共振效应,并释放出高能红外远红外线;被加热物质,在原子共振谐振与红外远红外线作用下,可迅速升温。
优选的,所述侧部安装孔13呈长条状,每一所述侧部安装孔13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宽度大于所述侧部安装孔13的宽度,方便安装,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