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风品牌不做全热交换新风是因为成本和技术瓶颈吗?
很多新风品牌不做全热交换新风机是因为成本和技术瓶颈吗?全热交换滤芯真的那么难做成本高吗?不能买别人的全热交换芯用吗?电辅热既然功耗高效率低,为什么还有很多品牌采用?
先说结论,不是!
热交换芯早就是很成熟的东西(除了一些所谓号称高分子膜材料,区别在于寿命回收效率等),现在新品牌不做热交换当然还是市场的选择。
新品牌基本都是主推无管道式新风机,很少做或者主推传统的管道式新风系统。而你大慨能注意到无管道新风机都是单向为主,而吊顶的管道式新风系统,几乎都是双向流,很少单向流。
为什么会这样泾渭分明呢?这是因为热交换是新风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新风系统所谓节能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力卖点,而这一切优点,仅仅需要管道式新风系统多铺设一些回风管就能尽收,因此也不会有人去推荐单向流管道新风,卖不起价嘛。
而无管道式新风机,原本只是一个新风辅助方案,在不具备安装吊顶新风系统的时候,采取的无奈之举。由于没有管道,双向流的进出风口无法拉开距离,气流组织非常差,这样的所谓热交换是鸡肋。因此单向流也成为更加适合无管道方案的选择,完全抛弃打过折的双向热交换,换取更好的换气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虽然无管道式新风更适合单向流,但这并不能扭转冷板凳的地位。这时候神助来了,那就是我国的雾霾!单向流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产生强大的室内正压,只要在进风口架上一个成熟的HEPA滤网,立刻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一个超强的空气净化器,一台CADR值200的单向新风机,防霾效果远超几台净化器。传统的净化器稍微远一点,空气质量下降明显,而一台新风机却能让十几米外的房间也保持很低的PM2.5浓度,这都是正压的功劳。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体验过以后都震惊了,作为商家,没有理由不把这个优点大做文章。而双向热交换新风,在雾霾面前黯然失色,传统吊顶新风一没高效滤网,二没足够正压,不但不防霾,反而有点引霾入室,无管道式双向新风机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新兴品牌,肯定更倾向于效果神奇,成本更低的单向流,把简化出来的结构,统统塞进大片的滤网,打造成威力加强版净化器,所谓通风的核心功能更被无视。
虽然单向正压型的新风机成为火热主打产品,但冬季温差带来的舒适性问题依然存在,辅热器就成为了仅有的选择。(有些商家拿内外循环混风玩文字游戏,也号称热交换,用户也不知道什么是热交换,反正有就是好。)
因此,新品牌选了单向流作为切入点,看中的是优异的防霾效果,可量化的pm2.5浓度是新产品教育市场的利器,能解决用户痛点才有可能被购买。另外无管道式新风机安装简单,成本低,都是有利于新品牌的。
新品牌自然而然,不约而同的产品开发方向,才让题主产生这个问题。没有采用热交换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导向。目前坚持做双向热交换无管道新风机的,大部分是老品牌,有路径依赖和特定市场需求,新品牌则没有这些包袱。
技术不成熟,市面上百分之九十多的全热交换材料都不成熟,小品牌没技术
因为需求,有些需求是不需要热交换芯体的。
工装很多,家装的比较少。
几点原因:
1造价低
2噪音低
3pm2.5数值优秀
缺点
没有热回收
当然不是。
不管是全热交换还是显热交换,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本厂缺乏技术,找人买技术甚至产品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但为什么有人就不做呢?
我想有着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家庭装新风的目的和国外的不太一样。国外大多是通风;国内主要是防霾。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要防霾,房间漏风就是负面的,外界的脏空气会侵入;而对通风而言,房间漏气是正面的,它使得房间更通风。
所以国内新风为了防霾,需要室内微正压,就是回风少于送风,有相当部分的空气并不能参与热交换,造成实际的系统热交换效率大幅降低。
第二,家庭环境限制,热交换器个头不能太大,热交换面积减小,热交换不充分、效率不如工业的高。
第三,家庭环境造成安装复杂,弯道多,且由于过梁等原因,室内管道不能太粗,而小的管道,造成风量损耗太大。为了并不突出的热交换效果,降低作为主要功能的防霾效果甚至牺牲房屋的安全性。
所以,那些宣传新风经过管道风量还变大了的(比如以下第一篇),那些实际测试热交换效率超高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报以微笑。
因为其实他们是很辛苦的,他们得想,怎么才能蒙得住所有的人。比如以下两个案例:
风量篇:
我爱DIY:新风避坑儿系列之-新风风量是如何被注水的?
热交换效率测试篇:
我爱DIY:看某厂新风热交换效率测试,一场光怪陆离的”视角”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