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谨防蚊媒传染病!
最近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各种蚊虫不安生,令人不堪其扰。尤其是宝宝,皮肤幼嫩,被咬之后就是几个大包,宝宝不舒服,家长看着也心疼。被蚊虫叮咬,可不仅仅是皮肤瘙痒起包这些问题。严重的或可感染蚊媒传染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蚊子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疟疾等。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临床上急起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就应想到乙脑,不要乱用感冒药,以免耽误治疗。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人群免疫及动物宿主的管理。灭蚊是预防乙脑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一项根本措施。人群免疫即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家长们可以按照相关接种要求带宝宝及时和全程接种乙脑疫苗。
二、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防止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该病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三、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典型的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2~7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有剧烈头痛及眶后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颜面潮红、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全身可见斑丘疹。同时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典型的登革热只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登革出血热多见于14岁以下儿童。
登革热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极低。而登革出血热则病死率较高,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积极治疗。
四、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媒介按蚊传播,引起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最严重的为恶性疟感染。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出国前或到疟疾流行区旅游或务工人员,应先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在疟疾流行区要做好防护。
小小的蚊子居然能传播这么多种传染病。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平时就要做好防蚊灭工作,保持居家卫生,家中尽量避免有水体蓄积,清除蚊虫孳生地。如果过于潮湿可使用除湿机。安装好防蚊纱窗和蚊帐。尤其是宝宝的睡床最好安装蚊帐,以防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