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排水组件以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水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水盘、排水组件以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在使用时需要排出内部收集到的冷凝水。目前除湿机一般有水箱排水、连续排水和水泵排水三种排水方式。其中连续排水是通过排水管与除湿机的内部连通,以将机器内部的冷凝水排到水沟、下水道等地方。除湿机在采用连续排水方式时,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比较小,冷凝水无法占满排水管。这会造成外部的有害气体沿着排水管路进入除湿机然后进入室内,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水盘、排水组件以及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有害气体容易进入室内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该接水盘包括:盘体,具有排水通道以及位于排水通道两端的入口和出口;防气体回流结构,设置在排水通道内,防气体回流结构用于防止气体由出口向入口流动。
进一步地,排水通道包括溢流段,溢流段形成防气体回流结构。
进一步地,排水通道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二通道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以及第三通道的轴线均不重合,且第二通道的轴线的高度均低于第一通道的轴线的高度以及第三通道的轴线的高度,接水盘还包括隔板,隔板位于第二通道内,且隔板的第一端与第二通道的顶部连接,隔板的第二端向第二通道的底部延伸,隔板的第二端低于第一通道的底部以及第三通道的底部,隔板以及第二通道形成溢流段。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的轴线与第三通道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隔板与排水通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防虫网,设置在排水通道内。
进一步地,防虫网位于防气体回流结构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水组件,包括接水盘,其中,接水盘为上述提供的接水盘。
进一步地,排水组件还包括:排水管,与接水盘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排水组件还包括:水箱,与接水盘的出口对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排水组件,其中,排水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排水组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水盘的排水通道内设置防气体回流结构,可以在保证液体由经排水通道排出的同时,使外部的气体不能通过排水通道进入接水盘,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气体回流。将该接水盘应用于室内需要排水的设备中,由于设置有防气体回流结构,可有效防止室外的有害气体通过接水盘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进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接水盘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接水盘的外部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隔板和防虫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盘体;11、排水通道;11a、第一通道;11b、第二通道;11c、第三通道;12、入口;13、出口;20、隔板;30、防虫网;40、排水管;5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水盘,该接水盘包括盘体10和防气体回流结构。其中,盘体10具有排水通道11以及位于排水通道11两端的入口12和出口13。盘体10用于收集液体,收集到的液体可以从入口12进入排水通道11,然后流经排水通道11,再从出口13排出。防气体回流结构设置在排水通道11内,防气体回流结构用于防止气体由出口13向入口12流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水盘的排水通道11内设置防气体回流结构,可以使液体从入口12进入排水通道11然后从出口13排出,并且使外部的气体不能通过排水通道11,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气体回流。该接水盘可设置在除湿机、空调器或其他需要排水的设备中,尤其适用于设置在室内的设备中。将该接水盘应用于室内需要排水的设备中,由于设置有防气体回流结构,可有效防止室外的有害气体通过接水盘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进而保护人体的健康。而且,此接水盘可直接设置在除湿机、空调器或其他设备的内部,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就能保证结构的强度,可靠性高,从而使设备整体占用的空间小并且便于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通道11包括溢流段,该溢流段形成防气体回流结构。通过在排水通道11内设置溢流段,需要排出的液体在从入口12进入排水通道11后,先储存在溢流段内,当溢流段内装满液体之后,液体再从出口13流出。如此设置可通过存储在溢流段内的液体阻隔进入排水通道11的气体,从而使液体可以从排水通道11排出,而气体不能从排水通道11进入。将防气体回流结构设置为溢流段,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防止气体回流。此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从而能够降低接水盘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排水通道11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道11a、第二通道11b以及第三通道11c。其中,第二通道11b的轴线与第一通道11a的轴线以及第三通道11c的轴线均不重合,且第二通道11b的轴线的高度均低于第一通道11a的轴线的高度以及第三通道11c的轴线的高度。并且,接水盘还包括隔板20,隔板20位于第二通道11b内,且隔板20的第一端与第二通道11b的顶部连接,隔板20的第二端向第二通道11b的底部延伸,隔板20的第二端低于第一通道11a的底部以及第三通道11c的底部,隔板20以及第二通道11b形成溢流段。通过将第二通道11b的轴线的高度设置为均低于第一通道11a的轴线的高度以及第三通道11c的轴线的高度,可以将进入排水通道11的液体存储在高度低的第二通道11b内。排水通道11的入口12与第一通道11a连通,排水通道11的出口13与第三通道11c连通。接水盘在排水时,第一通道11a和第三通道11c通常不能充满液体,因此空腔内会有气体进入。通过将隔板20的第一端与第二通道11b的顶部连接,隔板20的第二端向第二通道11b的底部延伸,并且隔板20的第二端低于第一通道11a的底部以及第三通道11c的底部,能够使隔板20伸入第二通道11b存储的液体中。如图3所示,隔板20的第一端与第二通道11b的顶部连接,隔板20的左右两侧面与第二通道11b的内壁相抵接,隔板20的第二端向第二通道11b的底部延伸。隔板20与第二通道11b形成溢流段,两者共同作用将隔板20两侧的气体阻隔,使第三通道11c内的气体不能进入第一通道11a内。此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室外的有害气体通过接水盘进入室内,从而保护用户的健康。
接水盘内的排水通道11还可以设置为u型管结构。即,将u型管结构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作为第一通道11a和第三通道11c,将u型管结构的高度较低的中间部分作为第二通道11b。这样,第二通道11b内可以存储液体,从而阻隔第二通道11b左右两侧的气体,同样可以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a的轴线与第三通道11c的轴线重合,这样能够便于排水通道11的加工。而且,第一通道11a、第二通道11b以及第三通道11c的顶部高度相同,同样便于排水通道11的加工。当然,可以将三者的顶部设置为不同的高度,也可以将第一通道11a的轴线与第三通道11c的轴线设置为不重合。例如,可以将第三通道11c的轴线的高度设置为低于第一通道11a的轴线的高度。这样可以使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从第一通道11a流向第三通道11c,并且可以防止液体从第三通道11c回流进第一通道11a。
为了便于接水盘的制造,可以将隔板20与排水通道1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该接水盘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将隔板20与排水通道1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便可以通过一套模具制作出接水盘。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接水盘是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提高结构的强度。当然,也可将隔板20和排水通道11分体设置,隔板20可通过螺钉、胶等固定在排水通道11内。
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防虫网30,防虫网30设置在排水通道11内。室外的蚊虫等小生物有可能通过接水盘的排水通道11进入室内,这同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即使在排水通道11内设置有防气体回流结构,一些小生物也有可能通过防气体回流结构进入室内。通过在排水通道11内设置防虫网30,可有效防止小生物进入室内。这样,通过在接水盘的排水通道11内设置防气体回流结构和防虫网30,既能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又能防止有害小生物进入室内,从而起到了双重防护作用,能够进一步地保护用户的健康。
在本实施例中,防虫网30位于防气体回流结构内。防虫网30上具有多个小孔,这些小孔在能够让液体通过的同时,阻止小生物通过。具体地,防虫网30设置在排水通道11的第二通道11b内。如图1和图3所示,防虫网30的一端与隔板20靠近第二通道11b的底部的一端连接,防虫网30的其他侧面与第二通道11b的内壁相抵接。这样,隔板20与防虫网30就将第二通道11b的内部空腔分成了两部分。即使小生物能够从出口13进入第二通道11b靠近第三通道11c的空腔部分,也不能通过防虫网30,从而起到防止小生物进入的效果。防虫网30与隔板20可以分别单独加工然后连接在一起,两者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防虫网30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一通道11a内或第三通道11c内,而不用与隔板20连接,同样能够起到防虫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水组件,该排水组件包括接水盘,其中,接水盘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通过使用该排水组件,由于在接水盘的排水通道11内设置有防气体回流结构,可以使液体能够从排水通道11排出的同时,使外部的气体不能通过排水通道11,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气体回流。将该排水组件应用于室内排水,由于设置有防气体回流结构,可有效防止室外的有害气体通过排水组件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进而保护用户的健康。
进一步地,排水组件还包括排水管40,排水管40与接水盘的出口13连通。通过设置排水管40,能够延长排水管路的长度,以将水排出到合适的位置。排水管40可以设置为软管,以便于延伸到需要的排水位置。排水组件可以设置在室内,将排水管40的一端与接水盘的出口13连通,将排水管40的另一端延伸到室外,便可将室内的水排出到室外。而且,通过设置排水管40可以使排水组件实现连续排水。
而且,排水组件还包括水箱50,水箱50与接水盘的出口13对应设置。水箱50设置在接水盘的下方,并且水箱50的接水口与接水盘的出口13对应。这样接水盘的出口13可以选择不与排水管40连通,从出口13中排出的水直接流入水箱50中。使用水箱50时,可以不使用外接的排水管40。水箱50可以移动,当水箱50装满水后,接水盘停止排水,并将水箱50内的水倒出,然后将水箱50放回原位置就可继续用接水盘排水。通过设置水箱50,可以采用非连续的排水方式排水。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排水组件,其中,排水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组件。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除湿机的接水盘内设置防气体回流结构,可以使除湿机内的冷凝水从排水通道11排出到室外,并且使室外的气体不能通过排水通道11进入室内,从而防止气体回流。通过使用该除湿机,可有效防止室外的有害气体通过接水盘进入室内,从而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进而保护用户的健康。而且,防气体回流结构设置在除湿机的内部,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就能保证结构的强度,可靠性高,从而使除湿机整体占用的空间小并且便于移动,使得装置整体轻巧方便。
此外,该除湿机还包括壳体、风道部件和两器部件,并且风道部件与两器部件对应设置,接水盘位于两器部件的下方。其中,风道部件用于抽取室内的空气。被抽取的空气经过两器部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冷凝的水滴进入接水盘收集在一起,然后冷凝水通过排水通道11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